傳統(tǒng)涼茶的制作流程
發(fā)布時間:
2021-03-25
傳統(tǒng)涼茶的制作流程一般包括藥材的切割研磨、稱量、浸泡、人煲、加水、熬制、存貯共7個基本步驟。
1.切割研磨:藥材的切割、研磨主要是使原本較大的藥材分成小塊,令藥材在熬制中增加與水的接觸面,減少熬制所需的時間;其次通過切割、研磨的藥材體積較小,也方便準確稱取。
2.稱量:為保證藥材的用量達到其配方的要求,一般在藥材浸泡前均需要經(jīng)過嚴格的稱取。過量的藥材會使涼茶藥效過強,容易對人體產(chǎn)生不良作用,而過少則會降低功效,不能達到正常的保健作用。
3.浸泡:經(jīng)過浸泡后的藥材,水分滲人溶解藥材的有效成分,從而保證藥效。一般花、葉、草類為主的涼茶宜浸泡20分鐘左右,根莖、種子、果實為主的涼茶則應浸泡1小時。夏天溫度較高可縮短其浸泡時間;冬天時藥物干硬,浸泡時間可稍長。
4.入煲:由于藥材在熬制中會產(chǎn)生復雜的化學反應,所以煲涼茶以陶瓷器為最佳選擇。如選用金屬器皿,則在熬制過程中金屬元素容易與藥材中的中藥成分發(fā)生化學反應,降低涼茶藥效。另外,陶瓷的傳熱性能緩和,受熱均勻,有利于涼茶熬制。
5.加水:古代對熬制用水較為講究,根據(jù)《本草綱目》中提到的用水就分為天水、地水兩類共43種之多。其實對現(xiàn)代人而言,凡可供飲用的純凈、無雜質(zhì)的水都可以用來熬制涼茶。至于用水的分量則通常將藥物置于煲內(nèi)平攤,然后加水浸泡超過藥材2~3厘米(約1指節(jié))為宜。
6.熬制:一般涼茶熬制宜“先武后文”,即先用武火煮沸,然后用文火保持微沸狀態(tài),以免藥汁溢出或煎糊。此外,特別注意涼茶熬制時不宜經(jīng)?!敖疑w”攪拌,因為涼茶藥性多芬芳辛散,如果反復“揭蓋”則令藥物中的揮發(fā)成分隨之升散,從而降低涼茶功效。
7.存貯:一般的單店存貯模式多采用保溫瓶存貯,以確保涼茶味道不會散失,短期內(nèi)質(zhì)量不會變壞;連鎖店或加盟店采用固定的塑料容器從生產(chǎn)場地運送至門店,然后放進冰箱冰藏保管,售賣時再根據(jù)客人的需求冷飲或加熱飲用。
上一頁
下一頁
最新資訊
25 Mar,2021
金錢草的醇不溶物中的多糖成分對一水草酸鈣的結(jié)晶生長有抑制作用;在不加晶種時,金錢草的多糖部分可以延緩一水草酸鈣的成核,即延長結(jié)晶的誘導期,其1.94×10-5g生藥/ml所提多糖的作用效價相當于正常人的尿液對一水草酸鈣結(jié)晶生長的抑制作用。